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。河南工学院优秀毕业生钟源、郑建文双双荣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。
钟源是河南工学院印刷设备与工艺专业2009届毕业生,现为驻马店中集华骏铸造有限公司一线数控操作工。
工作以来,钟源从产品搬运、打磨、检验等最初级的工序一步一步走来,至今已成为车间的技术骨干、中流砥柱。机加工车间的产能提效是车间乃至公司发展的头等大事,也是钟源的工作目标,为此他积极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,共同探索工艺改进,进行各种项目策划,最终实现了在设备不变、人数不增加、未经自动化投资改造的情况下,生产效率极大提升,而与此同时,实际材料费用则逐年降低。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,钟源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文明生产秩序,实现了15年工作“零质量事故”。在车间推进24点工艺改善的过程中,他主动加班加点、任劳任怨,推动工作顺利完成,并将产品合格率由97.6%提高到99.3%,仅此项工艺改善,每年就为企业创造收益30余万元。在钟源的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,有这样一组数据:人均产量14.7件/天提升到现有的30件/天,日均产量从2700件提升到5600件,年度生产从不足65万件到170万件,单班产量由原先的800件提升至1300件,喷漆日产能由原先的2800件提升至4500件……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钟源扎根基层岗位,15年来的坚守、协同和创新。
郑建文是河南工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2013届毕业生,现任中国航空工业新乡航空工业(集团)有限公司气源产线线长兼任新航团委第二届委员会委员,新航郑建文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,新乡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、河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,共青团十九大代表。
毕业后,郑建文投身于国防航空事业,扎根生产一线,勤奋钻研,勇于创新,带领团队攻克多项国产飞机、发动机加工制造难题,迅速成长为岗位骨干。12年来,他深耕技术创新,完成8项高温大流量典型产品的装配检测技术攻关和模拟战机、发动机工作工况的4型产品联合调试技术创新,累计实现创新改善 130 余项、技术革新 4 项次,不仅解决了西方国家对我国航空工业领域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还每年创效1亿元以上,其成果荣获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。他勇于攻坚克难,在某超高精度电控伺服控制阀零件研制中,历经150余次安装、分解、比对,形成调试记录400余条,成功研制工艺可靠、控制精度高的研制件,填补国内技术上的空白;随后,再次成功攻关更高精度的有限转角式伺服控制阀研制,完成单件30万次寿命试验考核,生动展示了“工匠精神”的极致追求。他传承匠心技艺,作为“郑建文劳模创新工作室”领衔人,带领开展科研攻关、批产交付等各类立功竞赛70余次,组织召开项目推进会50余次,解决产线运行问题430余项,本人完成重点创新改善35项,申报专利6项;带领班组实现某发动机防冰系统产品单月交付提升5倍以上,获2023年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大赛“精益数字化赛道最具人气奖”。“传承匠心、培育匠才,为国家培养更多航空人才”是他秉承的理念,多年来,他累计培养技术骨干 20 余人,被授予“金牌导师”。
今年是河南工学院建校50周年,五十年栉风沐雨,五十载春华秋实。50年来,学校培养出十万余名毕业生,涌现出大量像钟源、郑建文、李准一样的“全国劳模”,他们奔赴建设祖国的基层和一线,用赤诚之心诠释着学校“厚德、博学、求实、创新”的校训,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对制造强国的责任和担当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对劳动者辛勤付出和卓越贡献的肯定和表彰,校友们的获奖,不仅是个人的至高荣誉,也是母校的殊荣。他们将激励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,将辛勤劳动、诚实劳动、创造性劳动转化为自觉行为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“河工力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