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运用“航星少年”评价机制,设置线上教学航星币的评价标准,激发学生学习热情;定期举行各学科线上优秀作业展评,激发学生作业兴趣……11月30日,郑州航空港区护航路小学(以下简称“护航路小学”)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《“爱”在护航,护航在“爱”》一文,引导教师线上教学期间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。文中,记者关注到“‘航星少年’评价机制”这个概念。
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指出,要坚持立德树人,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使命,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。特别是“双减”之下,改革学生评价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改变长期以来学校重学业成绩、轻全面发展的评价现象,进而让学校真正有效地开展综合评价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那么,护航路小学提出的“航星少年”评价机制怎么实现这些呢?
评价从德育开始,可记录、可追溯、可视化
“我校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‘以爱育爱、以慧启慧’的核心理念为基础,提出了 ‘为每个孩子的起飞保驾护航’的办学理念,确定了以‘启’为核心的学校文化,同时确立了‘启智育美·立德树人’的育人理念,‘启梦会学·知礼活泼’的育人目标,实现‘护航百年,启明天下’的愿景。学校通过运动、人文、艺体、科创、阅读、美育、劳动、学科八大课程,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,培养护航学子成长为‘一有、二爱、三会’,即有品德,爱劳动、爱创新,会学习、会锻炼、会审美的‘航星少年’。”学校校长曹智仁说。
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,学校构建了“三位一体”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。作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慧师苑航空港区基地校,学校依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爱慧师苑平台开展德育工作研讨,探究德育工作新路径,共享德育课程资源,并在课程体系中渗透德育。在语文、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融入爱人、爱国、童真、感恩等人文主义精神,在数学、科学学科中融入崇尚科学的精神,等等。
学校会及时进行德育评价,以“文明班级”评比为主线,将卫生、纪律、文明列入日常常规,坚持以学生三自主发展(自主约束、自主实践、自主发展与快乐成长)和学校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常规行为检查。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,进行主题教育量化评比。
学生评价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,根据一定的标准,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,对学生的思想品德、学业成绩、身心素质、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。据学校主抓德育的副校长胡苗苗介绍,学校的八大课程都明确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评价,不论是学生学业水平还是道德行为,课程体系评价中都有体现。例如,学校的劳动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体系特色、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特色、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特色。所有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均指向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要点:健康成长、学会学习、快乐生活。
学校建构了“233”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,避免了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杂乱、单一。“2”即校内劳动教育课程、校外劳动教育课程;两个“3”,一个为校内卫生劳动教育课程、太空种植养殖劳动教育课程、生活技能提升劳动教育课程,另一个为校外环境卫生公益性劳动教育课程、种植养殖劳动教育课程、家务劳动教育课程。探索了启行币劳动教育评价模式,可操作性强,能够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。
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劳动课堂、班级劳动任务完成情况,班级劳动效果等方面,采用定期检查、随时抽查、观摩等方式进行‘积分’。主要评价要素包括劳动次数、劳动态度、实际操作、劳动成果,既注重学生学期末参与劳动总得分的总结性评价,又关注每次劳动得分的过程性评价。一学期下来,每个学生参与劳动的多与少、劳动态度的优与劣、劳动效果的好与差等情况一清二楚、一目了然,可记录、可追溯、可视化。”胡苗苗说。
“航星少年”评价机制,让学生实现全方位、立体式发展
为展示学生风采,发现学生的“闪光点”,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,护航路小学在八大课程的基础上,特别制订了“航星少年”评价机制。
“航星少年”评价机制是以“争星币”活动为依托,以养成教育为重点,以《中小学生守则》和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为内容,以“争星换币”为手段,以“榜样教育”为途径,以“激励提高”为目的的一种德育评价形式,重在发展学生自我教育、自我激励、自我管理素养,强化学生的自我成长意识,激励学生从点滴积累的实际行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,实现全方位、立体式发展。
曹智仁告诉记者,为把评价方案做实做细,学校又专门设计了思维导图,内容涵盖“航星少年”素养指向、“航星少年”评价途径、“航星少年”启航币发放明细等。“航星少年”素养指向为“启·礼”“启·智”“启·慧”“启·行”“启·健”“启·美”课程教育和各类活动。“航星少年”素养指向中的“礼”从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两个维度体现,“智”从学习习惯和学业水平两个维度体现,“慧”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两个维度体现,“行”从劳动能力和社会实践两个维度体现,“健”从身心健康和运动能力两个维度体现,“美”从美育水平和音美能力两个维度体现。
学校通过八大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,通过礼、智、慧、行、健、美六大主题元素达成“五育”目标。
集币成风尚,激励学生学最好的别人、做最好的自己
五(2)班的李卓凝在校内期刊发表过文章,获得学校女子跳远第三名,第一学期被评为学习之星、礼仪之星,是“航星少年”;六(1)班的赵良元同学在家帮父母做家务,勤劳节俭,拼搏进取,是“航星少年”……
今年暑假期间,护航路小学专门开展了“航星少年”风采展,学校精心布展,各班“航星少年”闪亮登场,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人人努力争当“航星少年”。
记者翻阅这些“航星少年”的材料发现,他们入选的角度各不相同,集币的途径丰富多样。“这些都得益于我们的‘航星少年’评价途径,它主要依据礼、智、慧、行、健、美六大主题元素,设启礼币、启智币、启慧币、启行币、启健币、启美币六个币种,以八大课程学习及学校各级各类活动为途径,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作用。”学生中心主任侯明伟向记者解释。
币种繁多,谁来负责,怎么才能把发放工作做到精细有据?
“在学校的指导下,以学生中心、教师中心为主导,各中队积极配合,共同制定了‘航星少年’评价机制,各中队及任课老师负责学生具体的评价实施,保证‘航星少年’的评价有效开展。六种启航币的发放分得很清,有班主任发放项目,有学科教师发放项目,也有学校发放项目。”曹智仁介绍道。
如启礼币由班主任发放,立足每周良好的卫生习惯、学习习惯、文明游戏习惯等评比,每个班主任针对每个行为习惯每周评选出“护航习惯星”,并给予1枚启礼币奖励;启智币由每个学科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当堂课的表现发放,每位“护航课堂星”可得1枚启智币奖励;学生每参加一次校外雷锋志愿者、公益宣传等实践活动,学校便会给予1枚启行币奖励;等等。
学生每项获得20-30枚启航币,可获得“星级少年”称号;每项获得30-50枚启航币,可获得“星光少年”称号;每项获得50枚启航币以上,可获得“航星少年”称号。“如多人达到要求,则以启航币最多者为依据。”教师中心主任李晓辉说。
“星级少年”奖励由班主任主持完成,“星光少年”和“航星少年”由学生中心根据班级评定结果进行表彰。校园随心拍、社团活动体验卡、书法墨宝、“启行”太空种子、校长亲笔签名图书……不同阶段的各种贴心奖励,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追逐“航星”梦,争做“航星少年”。
“我的终极目标是和校长合张影,将照片张贴到学校‘航星少年’展板上,并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,让爸爸妈妈看到我学习之外的其他表现。”四(2)班学生周宁说。“航星少年”现在已经是每位护航少年的目标,他们只有通过自身的刻苦学习、努力实践,才能不断地实现自我成长,才能成为更好的“航星少年”。
“在‘双减’背景下,我们的‘航星少年’评价机制,从横向上来看,每位学生根据日常行为表现可获得相应的奖励;从纵向来看,通过班级评比进入到校级评比,层次逐步晋级,让学生在激励中进步。”曹智仁说,“学校每年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相关内容装订成册,激励学生学最好的别人、做最好的自己,形成良性循环,让德育之花在校园里生根发芽。”
(来源: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 记者 靳建辉 杜帅鹏)